敦睦侨谊、凝聚侨心

  今年以来

  海沧侨团组织纷纷外出拜访海外侨亲

  根植深情厚谊,加强文化交流

  继石塘谢氏世德堂华侨联谊会(厦门这个家族隔海三千公里守望相助,持续213年→)之后,日前,海沧华侨三都联谊会一行16人,历经8天7晚紧张有序的行程,在马来西亚拜访了16个侨团组织和个人。

  大家先后达到吉隆坡、槟城、吉兰丹和马六甲等地,拜访了槟城世德堂谢公司、槟城九龙堂敦本堂林公司、槟城龙山堂邱公司、槟榔屿漳州会馆、槟榔屿三都联络局、槟城福建会馆、槟城植德堂杨公司、后柯柯氏瑞鹊堂、胡氏宗祠议事堂、庄氏宗祠和后井周氏岐山堂,以及漳州会馆主席陈来福先生、侨胞老前辈温子开先生和马来西亚中国公共关系协会颜天禄副会长。

  海沧华侨三都联谊会理事长颜汉忠表示,此次组团访问旨在增进侨情侨心。访亲团所到之处,受到当地侨团和华侨姓氏家族宗亲的热烈欢迎和接待。

  侨乡桥乡,我们的故乡

  清朝年间开始,为讨生活,一些海沧人下南洋找工作、做生意,马来西亚槟城是他们的一个重要落脚点。大家在这里定居结婚生子。但是,时间并没有冲淡彼此的情谊,这么多年来,海沧与东南亚侨亲之间的交往一直是弦歌不绝。

  远在东南亚的海沧侨亲长期兴资助学,支持海沧的教育。历史上,他们捐款全资资助沧江小学办学,筹办私立三都中学(后为现在海沧中学)等。

  2014年4月,马来西亚侨亲温子开先生回海沧,个人捐赠3000元用于发展教育事业。

  海沧华侨三都联谊会理事长颜汉忠(左一)、副理事长颜笛(右一),居中者为海沧侨亲颜龙镖先生。

  马来西亚侨亲颜龙镖曾每年捐资约5万元,支持海沧的助学活动。他还资助几名海沧本地家境贫寒的优秀学子上大学,每月给他们生活费补助,一直到大学毕业。                 

  疫情期间,海沧华侨三都联谊会也主动对接支援马来西亚槟城福建会馆、三都华侨联络局、马来西亚马六甲颜氏公会、马来西亚吉兰丹州中华总商会分会等,向他们提供必要的抗疫物资。

  当地的侨亲表示,海沧作为侨乡,为海内外侨民以及中外合作搭建了情谊之“桥”、文化之“桥”。

  居中者为海沧侨亲代表颜天禄先生

  马来西亚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拿督威拉颜天禄认为,华侨华人能为当地与中国的互动往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进而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宣介和践行者。

  他还指出,华侨华人作为中华文化的民间使者,可在当地积极传播与弘扬具开放、中和、兼容及汇通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促成大家在文化上互学互鉴,进而实现国家之间的民间融合,助力推动双边共同发展。

  据了解,海沧华侨三都联谊会是海沧最早的华侨社团,成立至今近一百三十年。

  1851年—1881年,由于闽南沿海一带时局动荡不安,盗匪骚乱,政局动乱,三都(现海沧)周边百姓纷纷逃往沧江(现海沧社区)避难。地方乡绅为安顿难民,发起捐助难民活动,但因本地财力有限,三个月后,捐资无法继续下去,遂写信给马来西亚槟城的邱、谢、杨三大家族公司求助(后与林氏、陈氏等共同成立槟榔屿三都联络局)。

  接到求援后,他们马上联络槟城海沧华侨组成筹捐组,并积极向附近东南亚国家三都籍华侨通报情况,请求支持家乡难民救济工作,得到华侨的热烈响应,踊跃向槟城筹捐组捐款。筹捐组把募捐来的钱陆续寄回三都。

  后来,时局有所缓和,难民大部分返回厦门岛内,但马来西亚等地华侨捐款方兴未艾,槟城筹捐组为检查海外华侨捐献救济款落实情况,派代表回三都查账和商量处理救济后期工作事宜。

  1896年,经双方商定,将三都沧江书院(今海沧中心小学)的筹捐临时机构改为正式社会团体,以当时的海沧行政区划三都(当时海沧属海澄县一、二、三都)为名成立三都联络局。

  1900年在马来西亚槟榔屿成立三都联络局,海沧的三都联络局改为分局。

  海沧的三都联络分局还是设立于沧江书院内,旨在协助保卫家乡治安、兴办故乡的教育及福利事业,联络沟通海内外华侨亲情。

  槟榔屿三都联络局在历史上曾经筹资支持孙中山的革命运动,筹集侨款建设福建省第一条嵩屿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