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厦门乡村

  活跃着一批有口皆碑的小特产

  比如

  ???

  新圩的鹅肉

  东寮社区的豆干

  桂林村的蒜蓉枝

  古宅村的大蒜

  顶村村的茭白

  乌山村的青葱

  大宅社区的火龙果

  古坑村的三角梅

  田头村的仙景芋

  过坂社区的花卉

  ……

  它们不止叫响本地

  叫响国内

  有的甚至漂洋过海

  远销海外市场

  连日来

  厦门日报记者深入岛外农村

  探访“一村一品”的厦门实践

  继6月9日

  以“小特产 大梦想”为题深度聚焦

  又从6月13日起连续推出

  “聚焦一村一品  推进乡村振兴”

  多期专题系列报道

  “一村一品”不是简单地每个村形成一个产品

  而是通过让一个区域形成特有品牌

  意在将产品发展成产业

  让“一村一品”的做法

  成为赋能乡村振兴、

  撬动村民致富的新支点

  这些卓有特色的“一村一品”

  你都知道吗?

  01

  潘涂海蛎

  对厦门人来说,日常不可缺少的海蛎,有七成是同安潘涂人养的。

  小海蛎撬开“一村一品”大产业,潘涂人在全国沿海的海蛎养殖面积达6.3万亩,养殖产量约45.4万吨,产值约4.5亿元,“中国海蛎第一村”名副其实。

  02

  莲花镇高山茶

  初夏时节,山峦吐翠,在同安西北部的莲花山上,一垄垄茶丛顺着地势从低向高延伸,放眼望去郁郁葱葱。

  如今,在同安区莲花镇,包括军营、白交祠、小坪、西坑在内的9个村庄,高山茶年产量达到6424吨,远销日本、欧美等地,几乎家家户户的生计都与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高山上的茶园,摄影陈冬梅

  03

  顶村茭白

  走在同安区汀溪镇顶村,能看到水田中许多巨型“水稻”,这就是被称为“美人腿”的茭白笋。

  水、天气、土壤完美配合,这里种出的茭白洁白光滑,笔直细长,香甜清脆,可直接生吃,让顶村由此跻身“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04

  古坑村三角梅

  三角梅竞相绽放,缤纷妖娆;干净整洁的围墙院落,美观别致;田里的应季菜苗郁郁葱葱,翠绿养眼……走进同安区汀溪镇古坑村,满目清新。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让种植于此的三角梅颜色更艳、花朵更大、花期更长。古坑村化生态优势为产业优势,探索“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扩大三角梅种植规模。

  05

  乌山青葱 

  2011年8月,农业部认定乌山村为第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青葱)。这里早已是厦门市最主要的青葱种植基地,还带动了周边多个乡镇种植青葱,如今,这里成为了闽南地区青葱主要销售集散地。

  “乌山青葱”不仅在省内长年畅销,还发往广东、浙江等地。“葱叶的颜色青黑,没有干尖和虫眼,还要香味纯浓。”乌山村的青葱也以此为标准,保证品质在线。

  06

  东寮豆干

  走进翔安区东寮社区,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豆香,这是东寮社区独具特色的“一村一品”——豆干。

  煮豆、磨浆、过滤、点卤、搅拌、压制……十余道传统工序全靠人工完成。东寮豆干滑嫩、有弹性,很受市场欢迎。

  作为传承悠久的翔安特色地方美食,东寮豆干传统制作技艺已被列入翔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07

  桂林村七里蒜蓉枝

  酥中带脆,脆而不硬,甜而不腻,蒜蓉枝就是这样一味深受厦门人喜爱的“古早味”小吃。除了有蒜香口味外,蒜蓉枝近年来还多了番茄、椒盐、香葱、黑糖、海苔等十余种口味,有了小麻花的形式。翔安区桂林村七里自然村正是它的重要产地。

  一到周末,从厦门岛内、漳州、泉州驱车前来购买闽南传统小吃的消费者络绎不绝,让这个村庄十分热闹。

  08

  过坂花卉

  在厦门“一村一品”的版图中,过坂社区不但色彩明艳,还香气浓郁,像花草一样充满生机的是过坂社区欣欣向荣的花卉产业。

  在5000多亩的沃土上,近百家花卉苗木企业竞相发展,共同构建出厦门最大、最主要的花卉生产基地。据统计,当地草花生产量占全省一半以上、盆花产量占全市80%以上、小菊花出口数量全国最大。

  小特产里有大产业

  在厦门

  “一村一品”专业村的乡村振兴效应

  正在发酵

  虽然厦门农业发展比重低,但仍然有数十万农村人口,可以说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座城市的现代化。

  一座座大棚孕育着花苗,承载着过坂花农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

  如何下好乡村振兴这盘大棋?

  “一村一品”

  或许是那一步“好棋”

  也就是让每个村都拥有一个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拳头”产品或产业,打好“优势牌”,念好“特色经”,形成区域化、规模化的发展优势。

  以东寮豆干为例,我们来算一笔账。一斤黄豆大约可制作出17块豆干,东寮社区一天要消耗黄豆约6000斤,制作出豆干约10万块,一块豆干批发价0.6-0.7元,一年产值超2000万元。一块小豆干成了撬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有力杠杆。

  再看翔安区大宅社区,种植1400余亩火龙果,产值达4000多万元。社区深入挖掘研发果酒、果茶、果脯等系列火龙果衍生品,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游,举办“火龙果文化旅游节”,带动当地农民再就业30人,带动农民年增收约200万元,一条现代都市农业产业链条“金光闪闪”。

  曾阿论 摄

  厦门人均耕地面积少,写好特色现代农村产业这篇大文章,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建设一批“小而精”“特而美”的“一村一品”专业村可以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进而形成一村带数村、多村连成片的产业发展格局。

  “一村一品”要善于发现不同村庄的“个性”,立足当地的资源禀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产业业态,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和区域风格,因地施策,形成区域化、规模化的发展优势。有的以茶叶、胡萝卜、紫长茄、蒜、龙眼、蜜柚、花卉等经济作物为主发展农业;有的生产独具特色的手工食品,让“古早味”香飘四方;还有的可以利用自身的文化、农耕、古厝等优势,发展乡村休闲旅游。

  我们期待,“一村一品”点亮村民增收致富的愿景,为厦门乡村产业振兴输入强劲动力。

  (来源:厦门日报、今日海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