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09

第006期

“吊瓶班”吊的是氨基酸还是“心酸”?
事件 日前,有微博曝出湖北孝感一中上演高考生集体打吊瓶闹剧。很多学生在教室里一边打吊瓶,一边学习,场面壮观且动人心魄。后经证实吊的是氨基酸,引发热议!
思考 十二载寒窗苦读,只为今朝胜出!高考成败一举的时刻,适当补补身体无可厚非,但集体注射氨基酸补充能量着实让人啼笑皆非,苦逼的高考生,吊的是“氨基酸”还是盲目进补的愚昧?看着不由让人心酸!
本期话题

    氨基酸供能就像把存折当柴火烧





      静脉注射
      氨基酸
      有没有用


     氨基酸供能就像把存折当柴火烧

  • 氨基酸理论上是可以提供能量的,但这仅限于能量来源严重缺乏的时候——打个比方,这就像一个人冷得不行迫不得已的时候只好把存折当柴火烧。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而蛋白质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事实上,虽然氨基酸可以作为供能物质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但是它更重要的任务是作为合成蛋白质的原料,因此比起葡萄糖等其他供能物质要宝贵得多。
        既然氨基酸这么宝贵,所以人体自身的代谢机制都会尽可能地节约它们。当人体能量不足的时候,最先开始消耗的是糖类,而后是脂肪,只有当脂肪大量消耗后才开始分解蛋白质产生能量,换句话说,只要不是营养不良或者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少,就轮不到动用本应用来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来提供能量。【详细】


     营养专家:注射氨基酸不如正常饮食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教授黄连珍表示,这种补充氨基酸的方法完全没必要,不值得提倡。
    氨基酸来源自蛋白质,我们平时的食物如鸡蛋、 牛奶 、猪肉中,都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特别是鸡蛋,是完全的动物蛋白质,营养价值高,高三学生通过正常饮食,比如一天吃一两个鸡蛋,或喝点牛奶,摄入蛋白质,就可以获得足够的氨基酸了。
    另外,大脑的活动不仅仅需要氨基酸,还需要其他物质,比如糖分,学生们在教室里打氨基酸,不仅没有节约时间,反而浪费了时间,经常打还可能造成营养的不均衡。
    总而言之,这种“高三吊瓶班”现象可以休矣。【详细】

氨基酸小科普

  • 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一共有20种,这20种中有些是人体可以自己合成的,有些则必须从外界获得,我们管必须从外界获得的氨基酸叫做必需氨基酸(EEA,essential amino acid)。
        从蛋白质的角度对食物或营养类药物的营养价值进行比较的话,最主要就是看其中必需氨基酸的数量是否充足,比例是否适当,以及该营养品总共能提供多少蛋白质。

哪些人需要静脉注射氨基酸

    复合型氨基酸注射液一般用于蛋白质摄入不足、吸收障碍等氨基酸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患者,比如因手术、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引起的氨基酸缺乏,以及各种疾病引起的低蛋白血症。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可以起到药理作用的特殊配方氨基酸注射液,会针对高代谢状态添加谷氨酰胺,或是为了减轻肝脏负担添加支链氨基酸等等,但都与学生补充脑力消耗或益智的期望无关。
    很重要的一点,氨基酸注射液属于处方药,有一定的适应症,输液需要遵医嘱进行操作。【详细】

正常人静脉注射摄取氨基酸无意义

    复合型氨基酸注射液中的氨基酸比例是根据人体需要精确设计的,其中必需氨基酸的数量充足、比例适当,但为预防渗透压过高出现不良反应,往往一瓶中的总氨基酸数量不会超过20克,这个量正常人吃二两肉就能获得了。
    因此对于能正常饮食、胃肠功能良好的人来说,通过输液摄取的这些氨基酸数量没有什么意义。【详细】

    是谁缔造了一个又一个医学“神话”?




      愚昧造就
      氨基酸
      "神话"


 “神话”不可能建立在一两个人的愚昧之上

    一个对医学略有常识的人,绝不会宣称静脉注射“没坏处”。一个对学生身体健康负责的学校领导或老师,即使自己对医学一无所知,也一定会在咨询专家之后慎重决定是否对学生采取某种医药行为。该校有关负责人有一个“妙论”,说打氨基酸有所谓“暗示”作用。但真正能发生的暗示,却不是其所说的学生能因此缓解紧张心理,恰恰是增强了他们的紧张心理和从众心理。既然打了“没坏处”,自己不打似乎就要吃亏,于是很多人都“自愿”参加了注射,大家都成了“疑似病人”。
    不少家长对注射氨基酸持赞成态度,而他们的意见与学校的意见惊人相似,要么是他们被学校说服了,要么他们与校方的认识水平相当接近。
    或许要等到出点人们不愿意看到的后果,对滥用氨基酸注射液的态度才会趋于一致或者说比较科学,眼下被制造出来的“氨基酸神话”才会如绿豆堪治百病的“神话”一样破灭。在全部真相披露之前,谁也不能断言围绕“氨基酸神话”一定有或一定没有造神的冲动与故意,可以肯定的是,愚昧是神话的重要根源,但神话却不可能只建立在一两个人的愚昧之上。(据《羊城晚报》)【详细】

“神医”泡沫:张悟本

    2010年,47岁的张悟本,一个下岗工人,函授了点中医知识,竟凭着所谓的养生之道取得了民众和媒体的信任,被追捧为“神医”,一夜之间竟然红得发紫。他的信徒遍布全国各地,找他看病的人竟然从当时排到了2012年。在卫生部门的辟谣和良知媒体的揭露曝光下,张悟本从天上掉到了人间。张悟本倒了,就如以前风靡一时的 “地瓜博士”林光常、刘太医的倒台一样,现在已经被批得很臭,但对张悟本现象我们不能只批判无反思。【详情】

保健品为何变“神药”

    今年3月,金奇仕鱼肝油“佝偻门”事件后,其产品已在国内部分地区迅速下架而且还引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蝴蝶效应”,一批打着“保健品”旗号的婴幼儿食品悄悄从超市的货架上消失了。
    保健品为何能打着食品的旗号充斥市场?这与一直以来保健品被神化的保健功能、不良商家急功近利、大众医学常识的匮乏等不无关系。【详情】

    微博热议“吊瓶班”

有句话叫: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同样适用于医学和备考!高考还是那个高考,医学也没有“神话”!但每天吃一个土鸡蛋补身体的日子已经越来越远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样的“助考神药”,不过,我还是怀念朴实的土鸡蛋!

                   ——本期寄语